材料学院召开青年人才交流会 赋能青年教师成长规划
2025年11月4日下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二层大会议室召开青年人才交流会。会议由院长王强主持,特邀国家级青年人才徐宇曦、邓坤坤担任指导专家,全体院领导、青年教师代表参会,校人才办公室主任栗秀萍出席并讲话。
聚焦人才工作:政策领航,明确方向
院长王强在开场中强调,高层次人才是学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专家指导与政策解读,帮助青年教师精准把握申报要点,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他介绍了与会专家背景及会议议程,希望通过多方分享为教师职业发展“精准导航”。
校人才办公室主任栗秀萍随后作政策解读,系统梳理国家、省、校三级人才项目体系。她详细说明各类项目的申报条件、评审标准及流程,并指出不同项目的培育侧重点:“青年教师需结合研究特色找准定位,学校将提供全流程申报支持。”同时,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外人才引荐,形成“引育并举”的工作格局。
专家经验分享:深耕领域,教研融合
国家级青年人才徐宇曦以“深耕与突破”为主线分享经验。他建议青年教师锚定5-10年长期目标深耕研究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应用导向”双轮驱动,以应用需求反哺基础创新;强调学术成果需系统梳理,主动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拓宽视野。
邓坤坤教授以“我的教研10年”为题,分享从青年教师成长为国家级人才的十年历程。他聚焦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创实践;突出学术创新,强调代表性成果质量,注重学科交叉;建议青年教师注重人岗相适,平衡教学与科研,关注成长发展空间,实现职业持续提升。
互动交流与展望:凝聚共识,共促发展
交流环节中,青年教师围绕“学科方向选择”“项目申报材料撰写”等问题提问,专家结合政策与实践逐一回应,现场互动热烈。教师们表示,分享“接地气、有方向”,为职业发展提供了切实指导。
学院党委书记廖海洪总结时强调,高层次人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瓶颈,院党委将以“选苗育苗”为核心,通过“引进来”与“培育好”双路径推进: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结合教学科研业绩精准筛选培养;规划“论文-项目-获奖”阶梯式发展路径,凝聚人才工作合力。他期待在学校支持下,推动学院人才工作扎实开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次交流会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政策解读与经验分享平台,明确了学院人才工作方向,为材料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