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今天,我们在中北大学回望“人民兵工第一校”—— 太行烽火铸魂 矢志军工报国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浏览:

原文:

“这个暑假过得非常有意义!从慢慢认识、代入刘鼎校长这个角色,到跟着大家一起排练,最后顺利完成话剧演出。能有这样的机会贴近刘鼎老校长,体会他当年的心路历程,我既感到荣幸又深受教育。”中北大学2023级软件学院学生王鹏说。在学校近期组织排演的话剧《兵工泰斗》中,他饰演学校首任校长刘鼎。

历经近一年的筹备与打磨,中北大学原创校史话剧《兵工泰斗》于今年暑假正式投入排练,今后将成为新生入学的特色“校史课”。

从建校之初“马背上的学校”到今天的国防科技重镇,这所由八路军总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人民兵工第一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它与人民军工发展相生相伴,与生俱来的军工特色,使它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

烽火催生

抗战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为解决八路军枪支弹药短缺、兵工人才不足的问题,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在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倡导下,中北大学的前身、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于1941年在山西黎城诞生。

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有大批专业水平精湛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投身兵工人才培养事业,其中不乏在德国、苏联等国家留学经历的军工专家,这种心怀“国之大者”的精神也传承至今。

从各根据地、八路军各部队选派的96名学员冒着枪林弹雨陆续来到这里。1941年5月,太行工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校部下设3个排,分专一班、专二班,普一班、普二班,会计班和预科班。

初期,物质匮乏严重制约太行工业学校教学,师生就在村场上、窑洞里、大树下上课,借老乡门板当黑板,以石为凳、以膝为桌……他们始终严守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村民担水、扫院、挑粪、割谷,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受根据地人民爱戴。

为躲避日军扫荡,学校驻地曾辗转3县9村,因此又被称为“马背上的学校”。虽然教无定所,但是太行工业学校坚持考有严章:专科3个月考1次,普通科2个月考1次,考试2门不及格者只准补考1次,补考后仍有1门不及格者留级;3门不及格者不准补考直接留级;留级2次者按退学处理,送回原单位或调其他工作。

铁血书声

“学校实验室里能接触到各种枪械、装备,可以做枪械拆装实验,我常想到当年学校的武装自卫队,他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枪,不仅为了守护物资,更为了守护宝贵的兵工技术。”学生冯绘滔说。

当时,地处抗战一线的太行工业学校既是教学单位,又是武装队伍。为适应战争环境,学校继承并发扬“抗大”革命传统,制定了两套计划——平时教学计划和战时反“扫荡”计划,即成立一支几十人的武装自卫队,他们平时在教学班学习,抽空进行军事训练;战时按部队编制集中,一手拿书、一手拿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黄崖洞保卫战是这支队伍参与过的重要战斗之一。1942年2月,日军发起年关“扫荡”,学校师生转移后,发现一批钢丝、锯条、锉刀、锋钢和黄色炸药还放在黄崖洞,这批工具是当时根据地奇缺的物资,武装自卫队殊死战斗,最终抢出了这批物资。

“《兵工泰斗》以黄崖洞保卫战为背景,被日军包围时,众人用铁砧声诱敌,这既是战术智慧,也是兵工人‘以铁为言’的精神呐喊。如今,我们传承其志,让这份火种在中北人心中延续。”中北大学团委教师孙哲元说。

在太行工业学校办学过程中,师生们发明了“缸塔法”制造硫酸、“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坩埚炼铜锌法”炼制枪弹,被称为根据地“三大创造”,学员中走出了“炮弹大王”甄荣典等分布在军工各条战线的杰出人才。

弦歌不辍

时至今日,这所军工强校仍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报国之志。

中北大学锚定国防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由红色军工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红色军工思政品牌课程、红色军工文化传播矩阵构成的育人新局面,为国防事业培育高素质后备力量,让革命薪火照亮课堂、融入实践,在赓续血脉中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据统计,中北大学建校以来累计培养的30余万名毕业生中,超过1/3投身国家重点领域和国防相关单位。“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他们用矢志不渝的坚守诠释着初心。

“校内军校”是中北大学开展国防教育的一项特色,开设17年间,共培养“献身国防”的国防生2000余人。近年来,浸润于深厚的红色军工文化,学校每年都有100余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

苍穹寰宇国之需,浩渺深海吾所向。中北大学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全国重点实验室一代代科研人,始终胸怀科研报国初心,以热血书写忠诚,以生命铸造国之重器:上承“九天”之梦,自主研发的“火箭黑匣子”,为“神舟”问天护航,是中国航天飞行的坚实“记忆者”;下接“五洋”之志,攻克高灵敏矢量水听器与深海探测技术,实现声呐系统远距离、微体积和高精度三重跨越,是浩瀚碧波中祖国脉搏的永恒“守护者”……

正如学校校歌所唱:“烽火里诞生,奋斗中成长。”中北人正沿循先辈的革命足迹,引领后辈走好太行军工与中北大学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paper_d/b86eb2d6ee7c493b8146ba3cf8d51378?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WG82d1VEcVlqYlMvOHE3QlJBa1V0b2llNUN1RDN0VlA1a1pENHdYZU9u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