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紫苏发展之路 再话大健康产业新业态 我校参与主办第二届全国紫苏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
8月7日-10日,由我校与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紫苏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成功举办。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近百名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紫苏产业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市场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鄂伦春紫苏种植面积广阔,产业链条基础完善,加工产品种类丰富,紫苏产业作为鄂伦春自治旗特色产业的核心,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此次大会延续“发展紫苏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主题,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紫苏产业联盟第二次理事会议,通过新加入联盟成员单位申请;组织对紫苏种植基地及生产车间进行现场观摩;设置专家报告、成果展示、合作交流等多项环节,取得丰硕成果。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出席大会并致辞。他阐述了紫苏作为我国特色油料作物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独特优势,并向紫苏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希望与建议。同时,在题为《我国特色油料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我国特色油料产业规模、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市场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权威指引。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学科带头人张志军教授做《我国紫苏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主旨报告,李河教授、侯天宇副教授分别做《紫苏酚酸与黄酮抗糖化活性的结构基础研究》《食源性紫苏活性肽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专家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动态,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与好评。
此次大会彰显了我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丰硕成果,提升了我校生物工程学科在特色油料作物研究与产业服务领域的全国性声誉和影响力,为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强化区域协作、整合领域内优势资源、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畅通了沟通渠道,也为助力边疆及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