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化学与化工学院在18101H教室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赛事解读”专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邀请创新创业学院姬文芳老师主讲,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祁贵生、副院长胡志勇、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报告会。本次会议由胡志勇副院长主持。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是由教育部等十二部委联合主办的国际性赛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2025年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设置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等,覆盖人工智能、新材料、数字安全等领域。
姬文芳老师重点解读了2025年赛事新规:
1.赛道细分:高教主赛道新增“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分类,鼓励技术攻关与产业需求结合;产业命题赛道强化产学研联动,企业命题占比提升。
2.评审升级:新增技术壁垒、商业闭环等评分维度,要求项目提供工厂实测报告、代码仓库等佐证材料,避免“伪需求”项目。
3.时间节点:校赛预计4月启动,省赛6-8月举行,总决赛10月于上海举办。
针对项目遴选,姬文芳老师提出三大策略。一是选题法则:聚焦国家战略(如智能制造、量子通信)与产业痛点,结合技术跨界融合(如“工科+AI”);二是团队构建:跨学科组队,配备技术、商业、运营等多角色成员,建议引入硕博士研究生增强技术支撑;三是材料准备:商业计划书需突出创新性、可行性,PPT需数据可视化。报告会分享了多个国赛金奖案例解析成功经验。
祁贵生院长强调,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学院将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赛为抓手,深度推进高层次科研人才深入教学一线,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加强学生的科研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此次报告会为师生提供了清晰的赛事指南与备赛思路,现场反响热烈,为后续校赛遴选奠定了基础。化学与化工学院将提供政策支持、导师指导及资源对接,助力优秀项目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