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和落实《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 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国科发智〔2021〕77号)的要求,按照山西省科技厅安排,先进制造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5月22日-28日举办科技开放周系列活动。科技开放活动周主题为“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活动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展、爱国科学家事迹展播、专题学术报告、科技服务下基层以及学习和贯彻楼阳生书记在中北大学建校80周年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等,以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全民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
5月21日,重点实验室科技活动周开幕,于瑞恩副教授向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介绍了本次科技开放周的主题、背景,勉励学生以本次重点实验室科技活动周为契机,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科技交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5月22日-28日,重点实验室在中北大学工字楼122会议室循环播放爱国科学家事迹视频,介绍周培源、李四光、王淦昌、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陈景润、杨振宁、南仁东、黄大年等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的精神。24日,教师、学生进行座谈,深切缅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学习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和一辈子躬耕田野以祖国人民需要为己任,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5月22日-28日,在中北大学工字楼一层走廊,重点实验室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中展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中北大学80周年校庆返校校友等进行了参观。同时,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制造团队科研人员及成果在工字楼128实验室进行展示,促进了本科生、研究生与重点实验室教师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学生对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了解。此外,本科生还在实验室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操作部分设备和仪器,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的魅力,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科技活动周期间,重点实验室邀请4位学者在工字楼122会议室举行学术报告会。5月23日,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瑶副教授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SiC陶瓷材料高速磨削表面损伤机理研究》。5月24日,中北大学理学院李海涛副教授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非线性振动能量收集》。
5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李乃鹏博士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时变转速下的风电装备数模联动剩余寿命预测》。5月27日,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日俊副教授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智能制造中的机器视觉测量控制技术》。现场教师和学生就报告内容结合自己课题与报告学者进行了相关科学技术问题的请教和探讨。
5月27日,重点实验室主任祝锡晶教授带队,实验室研究骨干叶林征教授、黎相孟副教授、冯昕宇博士一行赴长治技师学院(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展科技服务下基层活动。开展智能制造前沿讲座,以及教育教学合作、科技与产业合作,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高校+技师学院+行业企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开拓创新,促进长治技师学院在教育、人才、科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提质升级。
此外,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在科技活动周前夕,中北大学迎来建校80周年。5月19日,中北大学隆重举行建校80周年发展大会。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大会并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开启新的征程,向着“双一流”大学目标坚定前行。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武出席大会并参观了中北大学科技成果展和校友科技成果转化暨入晋投资展洽会。先进制造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中北大学80周年校庆科技成果展和校友座谈会,举办学术报告5场。5月25日,重点实验室联合教工党支部深入学习了楼阳生书记在中北大学建校80周年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楼阳生书记讲话精神,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卡脖子”领域和技术,凝练一流课题、搭建一流平台、创优一流环境、引育一流人才、出好一流成果。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六新”突破,开辟新的赛道,推动产出一批对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
5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在参加完中北大学建校80周年发展大会后,到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指导工作,重点实验室主任祝锡晶教授、实验室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卢秉恒院士在听取重点实验室科研情况介绍后为大家解读了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前沿信息,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交流讨论环节中,卢秉恒院士就在座教师的请教,高屋建瓴地进行了耐心交流和解答。
本次活动紧密围绕科技活动周主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重点,回顾了爱国科学家事迹和党领导下的科技发展历程,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实验室扩大了影响,完善了面向社会的开放机制,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在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全民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先进制造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活动周以创新强国为核心,展示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支撑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