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西工人报】象牙塔里筑梦人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河明和他的科研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年09月09日 09:42    作者:山西工人报    点击率:[] 次

 

原文:

仲夏时节,依山傍水的中北大学校园林木葱茏、生机盎然。机电工程学院某国防实验室里,赵河明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夙夜不懈地进行着科研工作,突破着一项项技术瓶颈、攻克着一道道研发难题,不停追赶、不断超越着世界领先技术。

赵河明,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作为中央军委科技委某专家组成员、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近年来,赵河明和他的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十多项,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军工科技领域的空白,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了中北机电力量。

构筑引信可靠性研究的中国“塔尖”

引信是装在导弹、炮弹、炸弹、火箭弹、鱼雷等的一种引爆装置,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被称为弹药的“大脑”。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技术武器装备日益广泛应用,世界武器系统发展已经从以武器平台为重点转向以高效毁伤弹药为重点,信息化弹药成为武器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发展领域。由此,引信技术作为至为关键的核心技术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竞相发展。

微电子技术、微机电技术和毫米波、激光、红外光电等高新技术在引信技术领域得到创新应用,用于各种精确打击弹药、各种杀爆战斗部和子母战斗部的近炸引信及定高引信等各种灵巧引信纷纷亮相,为增强防空反导弹药对目标的毁伤和拦截效果而推出的可编程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瞄准式定向起爆引信等成为引信家族的新成员,引信技术成为大国角力的最尖端、最前沿。

“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中国必须把引信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抢占引信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才能在国际格局中赢得主动、把握先机。”赵河明科技报国的情怀始终如一,“我们不能一直跟跑,我们必须不断抢跑、实现领跑。”

为了这个信念,赵河明一头扎进引信领域,潜心进行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创新研发、实践检验。

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三十载光阴专注科研。如今,赵河明已经站在中国引信技术发展的塔尖,许多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引信 “可靠性”研究更是他的“长板”。

引信等武器装备的“可靠性”是其在规定时间、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必须保证武器装备性能满足规定或预期要求。而引信的“可靠性”,则是引信研究领域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

引信的“可靠性”研究包括引信的安全性、测试性、保障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要求必须适应各种战场形势的需要,在关键的节点能够让武器瞄得住、打得出、打得准、炸得开、炸得好。赵河明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国土的安全。

赵河明知道自己面临的是怎样的一个巨大挑战:西方的技术封锁、国内的技术空白、人才的极度匮乏、现实的紧迫需求。

没有现成可供借鉴的资料、没有相应的实验数据、没有具体的技术指标……但这些难不倒赵河明。他一头扎进这个荒漠一片的研究领域,瞄准前沿,从头做起,快马加鞭,刻苦攻关。

牵头组建武器装备可靠性技术研究团队和山西省信息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国防创新团队,建成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高端装备健康管理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智能导航与控制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聚焦领域前沿技术聚力攻关,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力行,一遍遍做试验、一趟趟跑厂家、一次次跑鉴定。积微成著志高远。在中国武器装备引信领域,赵河明实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他带领团队编写了国内最早的引信安全系统失效率计算方法、典型引信故障树手册、引信故障树底事件数据手册3部国军标;首创的电子引信检测技术与贮存寿命试验研究、引信故障树底事件数据手册、复杂机械系统动态设计与参数优化研究等项目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

“千万锤,成一器。”坚持不懈、笃实专注,赵河明把“可靠”做到了极致。

一路逐梦,一路领跑

赵河明常说:“能为国家武器装备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就是我的中国梦。”他30年逐一梦,守望信仰、甘于寂寞,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国防科研事业。

精密机械、机电工程,这些专业整天与数据、公式、试验方法打交道,单调、枯燥、乏味,且“成功只是偶发,挑战才是常态”,因此很多人离开了这条“赛道”。

赵河明的选择是从1989年开始的。那年,他考大学时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太原机械学院(中北大学前身)电子精密机械专业,毕业以后,他留校到机电工程系任教。赵河明说:“投身国防、科学报国是我的夙愿。”他觉得能够在大学里搞研究就是最幸福的。在这里,他的心很静,能够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他喜欢中北大学,喜欢永远待在这个“象牙塔”里。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责任,所以坚守。其间,赵河明有很多机会到别的城市、别的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他从未有过一丝犹豫和彷徨。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军工行业最困难的那几年,中北大学研究引信的科研人员只剩下赵河明等几个人,如果这时候他们也离开,这个行业将面临断层。“为了中国的引信,我不能走。”赵河明倔强地坚持着,拼了命也要把引信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这就是赵河明,他喜欢较劲:跟困难较劲,跟失败较劲,跟时间较劲。或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籍之一。

他拼命地学习、拼命地研究,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武器装备的各个类型不一样,做什么装备的引信就学什么装备的知识。他说,只有把原理弄明白,才能搞研究。他的学习面很广,涉及机械、电子、液压、控制、仿真、试验、材料、化学等门类,只要用到的他都学。他享受探索未知的过程,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

2020年,他承担国家“173”计划重点项目,担任技术首席。为了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农历正月初一阖家团聚的日子,赵河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查资料,为大脑充电,进行知识更新、思想转化。“平常上班总是挤时间。趁着春节放假,可以好好学习思考”。他让自己经历痛苦的头脑风暴,努力从常规的、单维度的一个知识体系向新颖的、多维度的另一个知识体系转变,从而产生出超常规的创新性灵感和革命性火花来。不知不觉,他从阳光明媚的早晨一直研读到晚上11时,在门卫的再三催促下才起身回家。

赵河明把自己的钱都用来买书、学习。研究室有20多个柜子的书,够开一个小型图书馆了。爱人周春桂说:“他经常熬夜看书、记笔记,晚上12时以后睡觉是常态,有时甚至会熬通宵。”他的笔记本每一本都记得密密麻麻,摞起来有房顶高。

赵河明的研究领域紧跟国防需求,陀螺仪、舰炮、火箭弹、坦克、导弹、鱼雷、水雷,天上、地下、水中,空军、陆军、海军,各个领域的引信可靠性研究全都做过。做一次试验,往往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有时在海拔3000米甚至5000米左右的高原试验区,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随时适应气候变化。高原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夹雪,紫外线也很强,晒得人皮肤疼;有时在阿拉善远程区做试验,那里属于沙漠地带,赶上夏天,别人“午穿纱”,他和试验人员却穿着厚厚的静电服;有时在海上做试验,面对船舱的高温、噪音、颠簸和恶劣海情,即使身体不适,仍然坚持完成各项试验任务。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赵河明最真实的写照。一个试验做下来,经历好几种环境的考验,对赵河明而言是家常便饭。每次做试验,他都跑前跑后,亲自设计试验方案,亲自看读仪器、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可能方案会被反复推翻修改,可能试验结果不及预期。遇到挫折、失败,他会闭上眼睛静静地思考一会儿,然后提振精神、总结经验,准备开始下一次试验。

靠着这股子倔劲、韧劲,赵河明拿下了一个又一个项目,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产品,各种精致的灵巧引信、聪明引信、智能引信在他和他的团队手中诞生,被成功运用到航空航天、弹道导弹、炮弹炸弹、舰艇鱼雷等各种领域的新型武器系统,让国之重器用上充分可靠的中国引信。

为军育才,甘为人梯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

据统计,全国兵器类人才中四分之一的本科生、五分之一的研究生、六分之一的博士生来自中北大学。而其中的引信、弹药、火炮、轻武器等专业又有一半以上的人才来自机电工程学院。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王志军饱含深情地回忆道,机电工程学院是上世纪50年代的武器制造系和由北京理工大学4个常规兵器专业整体搬迁来的,60多年薪火相传,注重为国防铸剑、为国家育才。“现在,学院整体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尤其是在武器装备可靠性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最前列。有了这么一支队伍,中国武器装备可靠性研究在国际上就有了一席之地”。

在学院,赵河明是承担国家级项目最多的人。相应地,学院80%以上的国家级项目也由赵河明的团队承担。作为团队的灵魂,在赵河明的协调与主持下,团队的研究氛围十分融洽。团队每个人的专业方向不一样,有的负责材料、控制、仿真,有的负责计算、结构,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他们定期开展学术讨论,围绕一个课题,由团队核心成员先完成初稿,赵河明反复修改,最后组织大家逐条讨论,再一起完善,让每个人的思想和智慧充分激发、充分体现。“赵老师工作十分严谨,写技术报告时,每个步骤、每组数据都仔细斟酌、认真校对,以确保准确。”赵河明对他们在学术上传帮带、在科研上悉心指导、在试验时手把手教,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起来。现在,团队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山西省“三晋英才”10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团队先后两次被评为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得山西青年五四奖章。

机电工程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科科长赵心远满怀敬意地说:“赵河明教授业务能力强,对年轻人言传身教。他待人宽厚、思维缜密,布置任务言简意赅、条理清楚,让下面的人干起活来思想顺、流程顺、情绪顺,是一名优秀的团队带头人。”

团队成员、国家某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彭志凌2011年博士毕业后就加入赵河明团队。这些年,赵河明不仅把一些重大专项课题交给他来做,还手把手地教他确定项目研究指标、关键技术、典型应用背景,指导他制订项目申报、答辩、修改、立项、合同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案。彭志凌说:“赵老师为人正直、热情,特别关心后辈。年轻人做科研,压力其实特别大,很感谢有赵老师这样的长辈长期鼓励、支持和肯定。”

在赵河明眼中,育才和科研同样重要。尽管科研任务和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

他治学态度严谨、知识渊博、理论功底扎实,是学生们爱戴的“赵老师”。他总是说,备好课、上好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还可以帮助自己提升科研格局、拓展学术视野。他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授课任务,总是紧跟武器装备发展前沿,把最新的技术和思想带给学生,既系统深邃又妙趣横生,给人以

睿智的启迪,吸引不少学生前来“蹭课”。他十分强调求实,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鼓励年轻人“踏实与创新同在”,总是告诉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写论文不能只会写,要能动手实践,树立良好风气。”他严慈相济,既“导”学生们科学研究又导他们为人处世,最终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均有所收获。他为国育才,桃李满园,为我国武器领域输送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所带的学生毕业后有的到了研究院,有的到了企业,都成为各个单位的业务骨干。

心有大我,赤诚报国

赵河明爱国防,也爱家庭。他把对国防的爱扛在肩上,却把对家庭的责任托给妻子。

爱人周春桂说起他时,满眼的温馨、满腹的担心,说他把家里当宾馆,自己早已习惯了。去年10月,84岁的母亲因摔跤住进了医院,他也只是匆匆忙忙去看了一眼,把母亲托付给爱人后又匆匆忙忙地走了。

在赵河明心里,最深沉的牵挂始终是 “国之大者”,国防事业。他用毕生精力砥砺报国志,致知于行,一腔炽热的爱,只为祖国的兵工科研事业。

如今,在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赵河明立足产教研一体化,带领他的团队冲在第一方阵前列。

淮海集团是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协议单位。中北大学与淮海同出一门,淮海是“人民兵工第一厂”,1940年建厂;中北大学是“人民兵工第一校”,1941年建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军工事业,中北大学与淮海集团始终相互携手、共同发展。

赵河明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不断续写新的荣光。中北与淮海的合作,仅大的项目就超过20个,每个项目他都参与过,有的则由他牵头负责。赵河明说:“我们有了成果,就想着将其推广出去,帮助国家国防事业解决难题。”

赵河明成了淮海产品的专用“医生”。有一段时间,淮海生产的某型产品可靠性不高,达不到技术指标,交不了货,找到赵河明。他通过检查、分析,提出工艺改进设计方案,一经试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淮海新开发的某近炸引信,设计储存寿命为10年,但其是否能达到设计寿命,无法等到存放10年再行检验。怎么办?找赵河明!他首创了“加速”储存寿命的试验方法,科学评估出该引信的储存寿命为12到13年,推而广之,为解决引信储存寿命无法考核的难题找到了“中北路径”。

帮助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赵河明不待扬鞭,主动作为。中北大学组建的兵器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整合中北大学学校导师和企业硕导、工程师等人员力量,组成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赵河明主动担纲,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方法和解决疑难问题,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懂科研、会创新、能实操的高技能技术工人。

中北大学—长治产业技术研究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殷殷嘱托、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中北实践,是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共建的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赵河明站在国防事业和我省转型发展的高度,为研究院建设殚精竭虑,亲力亲为。他一个月要往返太原、长治好多趟,5年跑坏了两辆车。

研究院与长治市政府紧密合作,建设面向市场化应用的产业孵化器,重点在兵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等产业领域,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军工仪器设备与军民信息共享,促进知识产权“军转军、军转民、民参军”,成功开发高端水下无人装备自修复系统、柔性薄膜传感器设计及可穿戴系统、制导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集成系统等几十项实用科技成果,为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北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时代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赵河明和他的团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嘱托,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自信,努力书写着国防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

未来,他们筑梦的脚步将更加铿锵!文/艳斌 

来源:山西工人报

链接:http://dzb.sxgrw.com:8081/sxgrb/20220826/67297.html

上一条:【中国大学生就业】【闪亮的日子】|| 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基层路——中北大学李兵华事迹
下一条:【学习强国】中北大学“兵器装备陈列室”获批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