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太原晚报】青春献军营 校园续华章————记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刘曰云

时间:2022年04月05日 08:48    作者:太原晚报    点击率:[] 次

原文:

虽然从部队退役已经两年多了,但每次看到自己身穿军装的相片,思绪还是会回到几千公里外的军营……携笔从戎,奔赴军营;重回校园,续写华章。不久前,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刘曰云,获得了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她用不平凡的经历,书写了精彩的青春故事。

心中的强军梦

刘曰云的老家在阳曲县,包括舅舅、表哥等在内,家中有7位军人。受此熏陶,刘曰云从小就对军营有着深深的向往。

作为家中的小女儿,母亲不想让刘曰云到部队吃苦受累。两次入伍体检,刘曰云都因为体重和视力不合格被拒绝,母亲虽然因此松了口气,但刘曰云的梦想却没有被磨灭。

2016年,刘曰云考入素有“人民兵工第一校”美誉的中北大学。得知学校有预备役后,刘曰云立刻报名,通过选拔后成为预备役的一员。“每天早晨,别的同学还在梦乡,我已经站在操场上练军姿了;晚上下课后,同学们已经回到宿舍休息,我还要到训练场进行晚训。”刘曰云说,经过艰苦的训练,自己的体重从75公斤减到60公斤,军事素质和身体素质都有很大提升。

有一天,刘曰云的母亲来学校,看到女儿在操场上身姿挺拔、满头汗水、目光坚定的那一刻,母亲终于被打动了:“既然孩子这么喜欢当兵,就让她去吧!”距离征兵报名结束还剩一天的时候,刘曰云满心欢喜地提交了报名申请。随后,刘曰云接受了激光手术,视力达到了入伍要求。通过重重选拔后,刘曰云暂时放下学业,如愿成为一名女兵。

边疆的“格桑花”

来到军营的那一天,刘曰云记忆犹新。“那天淅淅沥沥下着雨,车在军营门前停下的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不能退缩。”

南方天气潮湿,蚊虫特别多,从小在北方长大的刘曰云很不适应:“浑身上下都是被蚊虫叮咬的小疙瘩,被褥是潮湿的,整晚都睡不好。新兵训练时,摸爬滚打常常受伤,跑步流鼻血都浑然不知。”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在校期间预备役的训练基础,刘曰云圆满完成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还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

在征兵面试时,面试官曾经问道:“如果把你分配到西藏这样艰苦的偏远地区,你愿意吗?”刘曰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切服从组织安排。”让刘曰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机缘真的来到了自己身边。新兵下连分配时,恰好要选拔一批女兵去西藏,这个消息让刘曰云一晚上都没睡着。通过选拔,刘曰云成为首批驻藏空军女兵的一员,并于当年年底来到了美丽的雪域高原。

头晕、脱发、指甲畸形……高原的美景还是没能挡住严重的高原反应。“有一次我反复发高烧,住院时医生怀疑我是白血病要进行骨穿检查。那一刻,我真扛不住了,通过朋友告诉了母亲。闻讯后,母亲和姐姐搭乘最快的航班抵达西藏。”见到母亲,刘曰云心情放松了不少,病情也渐渐好转,康复出院。

两年的军旅生活,让刘曰云的意志品格得到了更多锤炼:“我一点都不后悔来部队,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投身军营。”

归来仍是少年

2019年9月,刘曰云退役复学。已经有两年没接触课本的刘曰云,在学习上难免有些吃力。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刘曰云比其他同学付出了更多努力,顺利通过各项专业课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并且获得了多项奖学金。中北大学成立退役军人协会后,刘曰云担任了秘书长,协助武装部的老师完成学校征兵等相关事宜。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在新闻里看到解放军火速驰援武汉的场景时,刘曰云难掩心中的热情,激动地说:“妈,我要去当志愿者。”正在做饭的母亲突然愣了一下,说:“好,我和你一起去。”每天摸排信息,帮助返乡隔离人员采购用品、收取快递……一天下来,刘曰云的腿像绑了秤砣,嗓子也说不出话来。

“退伍时,部队首长嘱咐我们,要永远记住你们是一名军人,若有战,召必回!抗击疫情也是战场,祖国需要的时候,我就要站出来。”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刘曰云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彰显了军人的本色。

2021年10月,刘曰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如今的她,是中北大学党史宣讲团成员、“青春故事分享会”主讲人,还是家乡的征兵宣传大使。

“参军入伍,我是为强军强国作贡献;回校读书,我是为民族复兴作贡献。”刘曰云说,人的一生很短暂,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记者 尹哲)

(图片由刘曰云本人提供)

来源:太原晚报

链接:http://epaper.tyrbw.com/tywb/html/2022-04/05/content_224_83840.htm

上一条:【山西商报】青春因奋斗而精彩————记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刘曰云
下一条:【太原日报】我省公布首批“双一百”示范点 中北大学入选两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