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相约德育中心学习去
1月4日,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北大学德育协同创新实践研究中心里,十几名学生在埋头读书。时针指向晚上8点,这里灯火通明,一间百余平方米的马克思书屋成为学生们汲取精神力量的场所。
就在10天前,德育中心挂牌,以首届“树人杯”德育实践成果展示的形式与校内师生见面,短短几日后,这里已经成为师生交流学习的又一个好去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工作如何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何行之有效?中北大学从特色德育答辩与实践锻炼中,找到了一条新路径,而德育中心就是通往这路径的桥梁。
首届“树人杯”德育实践成果展示
德育成果可展示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一位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拍着桌子痛心疾首,这是2020年12月24日,中北大学科艺苑礼堂,几位学生排演的话剧《心有大我,永怀难忘》。该剧讲述的是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郭永怀的故事。
“过去只知道个大概,这次排话剧又详细研究了那段历史,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虽然只是普通的大学生,但应该树立报效国家,为国奉献的理想。”王炜烨是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参加这次表演,让他的强国志、报国行从思想政治书本中的文字,化为心中的深刻认识。
首届“树人杯”德育实践成果展示,通过合唱、诗朗诵、小品、话剧、微电影、相声、演讲等方式开展,均由学生自己编排,思政课教师进行指导而完成。不同于以往的参观浏览,或撰写书面报告,这一次,马克思理论教育从课堂理论学习,走向了生活实践。
“过去周恩来总理、鲁迅先生都演过话剧,这种实践展示,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尝试。”成果展示指导教师马栗说。
德育中心成为学习交流的好去处
德育答辩成抓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北大学德育中心挂牌前,这所军工类高校为开展德育教育,一直在实行特色德育答辩。从大一开题、大三中期检查到大四答辩,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在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薛智的办公桌上,一厚摞德育答辩论文将他的思绪拉回了答辩现场。
“在校园里,我有两个我,一个是今天站在这里汇报思想的我,一个是穿着黄马甲在校园打扫卫生的我,我所产生的思想认知,三观树立和个人与集体,自我与家国的认识都从这里开始。”娓娓道来的是个女孩子,大学四年,她一直在学校勤工助学。打扫教室、清理垃圾,并没有让她羞怯,反而成长为一名骄傲的“黄马甲”。
“我当了卫生组长、队长,我们不仅让校园干净整洁,还集体学习,互相鼓励,队里20位同学,17位考上研究生3位保研。我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付出与奉献的意义,今天,我们为母校流汗,将来步入社会,我们会为祖国奉献和担当。不论角色大小,我们都会做好!”女孩子讲完,薛智带头鼓掌。
以这样真实的故事为例,薛智说,德育答辩已经成为中北大学大德育模式的重要抓手,“大德育模式主张对不同阶段的德育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既有适合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内容,又要考虑到同其他阶段的相互衔接。德育答辩像珍珠项链的线一样把德育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串起来。”
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薛智(左四)与师生促膝交谈
德育中心变热土
尽管德育答辩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从学习、劳动、生活中的道德思想锤炼和思考总结,但在薛智看来,思想性仍有待提高,“德育答辩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还是有欠缺,针对目前学校实际,我们打算将原本第五学期的中期检查调整到第四学期,这样就能一定程度解决思政课教师在大学一、二年级全程参与的问题。”薛智认为,通过对德育答辩进行必要的优化和重组,将有力促进中北大学“大德育”工作模式提质升级。
“德育中心”是由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也是该学院的研究中心,所有的师生都投入到德育中心的设计、图书购买、主题活动策划、德育成果展示等一系列工作中。“咱们的思政教育,就是要从书本走向实践当中,再从实践当中总结出理论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这是我们的成立初衷。”薛智说。
1月6日,太原市气温已降至-23℃,德育中心里却满是热烈的讨论氛围,一场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头脑风暴,正在这里碰撞。(作者 郝宏 卫波)
来源: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102535060368017697&item_id=12102535060368017697&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